首页 试题详情
单选题

阅读《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已经自读《自序》,并做了一些批注。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篇文章,先看第一段,请找出能够作为整篇文章线索的几个关键词。 生:梦、寂寞、呐喊。 师:鲁迅从寂寞中出来直接就呐喊了吗?还有哪几个关键词? 生:希望。 (教师板书:梦、寂寞、希望、呐喊) 师:今天我们就以这四个关键词为线索分析、鉴赏课文,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我把大家分成四个组,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解读这部分内容。一旦选择,就要对这部分文字负责。好,那四个组就叫梦之队、寂寞之源、希望之种、呐喊之组吧,现在给大家10分钟时间:5分钟自读,5分钟组内交流。读的时候注意:第一,文采,也就是哪个词句或语段特别精彩;第二,主旨,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和人格;第三,解释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

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知识点:教学实施中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题干表述为:教师引导学生迅速锁定文中关键字词,并以此为线索鉴赏课文中鲁迅的思想和性格。教师将学生分成4个组,每组分别解析一个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时以自读和组内交流的方式展开。据此,可分析具体选项。

A项:选项中的“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在实录中并未体现,实录中表明学生的分组是由教师安排分配的。与题干不符,错误。

B项:选项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在实录中也并未体现。实录中并未具体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包括发言人、记录人等角色的安排。与题干不符,错误。

C项:根据题目材料的解析,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人物形象的时候以关键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分组具体钻研某一个关键词。以10分钟为限,5分钟自读,5分钟组内交流。并安排了学生自读时应完成的三个任务。任务安排设计合理,并能够通过学生小组内与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来互相补充对鲁迅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题干相符,正确。

D项:选项中所提及的“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在题目中并未阐述。与题干不符,错误。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阅读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已经自读《自序》,并做了一些批注。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篇文章,先看第一段,请找出能够作为整篇文章线索的几个关键词。生:梦、寂寞、呐喊。师:鲁迅从寂寞中出来直接就呐喊了吗?还有哪几个关键词?生:希望。(教师板书:梦、寂寞、希望、呐喊师:今天我们就以这四个关键词为线索分析、鉴赏课文,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我把大家分成四个组,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解读这部分内容。一旦选择,就要对这部分文字负责。好,那四个组就叫梦之队、寂寞之源、希望之种、呐喊之组吧,现在给大家10分钟时间:5分钟自读,5分钟组内交流。读的时候注意:第一,文采,也就是哪个词句或语段特别精彩;第二,主旨,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和人格;第三,解释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项脊轩志》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有人阅读《项脊轩志》,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枇杷树思旧情,爱恨交加。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来撰写一副对联?(学生撰写对联,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生:庭院凄凄诉兰竹寂寂;桂影斑斑映血泪涟涟。师:好,谁再来展示?生: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惟有桂影寂庭阶。生: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书香满架,静听琅琅书声。生:望月移步折桂枝,今生有恨;睹物思人戚余心,来世续缘。生:风移影动轩不动,物是人非情岂非。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以往的积累,很好。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汉字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你的“初”字怎么总写错呢?生1:我搞不清楚偏旁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即使每次同学都帮我纠正,我也还是记不住。师:两点是衣补旁。做衣服的初步工作是用刀把布裁开,缝成裙子、裤子。生1:这样说我就明白了,那一点的偏旁是怎么回事呢?师:一点的偏旁是示补旁。古人到神社祭祀,你想想“神社”怎么写。生1:老师,“祭祀”的“祭”不是示补旁。生2:你不仔细看,“祭”下面不就是个“示”?(大家笑师:向“神”行“礼”,去“祈祷”“祝福”,求“福”避“祸”……生1:看来示补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学校旁边的文天祥祠的“祠”也是示补旁。师:你说得太对了。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春望》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国”对于杜甫来讲,真的那么重要吗?“国”意味着什么呢?(投影并讲解“国”字有两种解读:其一,国都,指京都长安。(朱东润.春望[A].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0111其二,国家。杜甫今存诗歌1400余首,“国”字共出现127次,经统计分类,有50多例解释为“国家”。国破家亡于一位爱国者来讲,痛莫大焉。对上述教学实录中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的导入语,按照要求答题。师:今天咱们学习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这是一篇朗读课文,因此很多活动就靠大家来做,老师的建议是:我们在活动里重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咱们第一个活动内容是要从全文里提取信息。请看屏幕:速读,提取全文信息。换一个说法,就是速读全文,浓缩课文内容。再换一个说法,就是用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章内容。下面速读课文,提取你认为应该提取的信息。对上述教学实录导入语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答案解析

热门题库